驱动下载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地方动态

“数字检察”赋能“智慧监督 ” 公益诉讼守护黄河海北流域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3-07-12 09:21:07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本站编辑

湟水河作为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养育着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之为“青海母亲河”,其水源涵养地能力、水生态文明地位极其重要,海晏县作为湟水河流域的发源地,切实加强水源地精准保护的治理责任重大。近年来,海晏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水行政执法方面的监督、支持和法治保障作用,依法能动履职,守护黄河安澜。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履职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找准职能定位,主动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黄河海北流域及其直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相结合,以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为重点,扎实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对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市域治理、乡村振兴等助推作用。

加强协同配合,创新公益诉讼新格局。不断探索创新公益诉讼监督机制,持续深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与县河湖长办公室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从协同领导、信息共享、联动协作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强化行政司法协作,增强域内河湖资源保护合力。与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同开展湟水河流域巡河工作,对辖区内取水口、排污口、灌区、饮用水水源地以及50k㎡以上流域面积河流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北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以“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法律宣传工作力度,讲好公益诉讼检察故事,并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达到检察机关与群众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共同目标追求,助力检察机关高质量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升公益诉讼检察社会影响力。

开展“数字检察”模型应用,促进黄河海北流域生态治理。结合地域实际,认真探索“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检察工作新形态,提炼办案思路,推动法律监督由个案向类案、由被动向主动、由办理向治理变革。通过调取县河湖长制办公室与湟水河流域管理相关行政机关执法数据,分析县域内水资源保护现状,从中寻找监督着眼点,破解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受制于线索发现难、长效治理难,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的成案率低,办案效果不明显问题。以湟水河流域存在死因不明牲畜尸体案件为切入口,建立起法律监督数字模型,打破信息壁垒,与水利主管部门形成数据共享,从行政执法数据中筛查案件线索,推动数字检察和法律监督的深度融合 ,通过运用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分析,发现线索5件,发出检察建议3件,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

今后,海晏县检察院将积极运用数字检察模型和思路,有效整合数据资源,不断提升监督质效,抓前端,治未病,持续推动系统治理,以积极的检察担当守护“母亲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