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晏县检察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本方向,积极搭建“晏检思政课堂”“检察微课堂”“石榴籽实践课堂”,引导检察人员学习民族语言,促进干群交流交融,为提升检察服务群众能力,扎实有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搭建“晏检思政课堂”,在“学”字上下功夫。持续放大“晏检思政课堂”检察品牌效应,将石榴籽园地作为学习民族语言的重要平台,发挥“双语”检察人才优势,聚焦日常用语、检察工作名词等实用性内容,开设“民族语言大家学”系列课程,以现场学、实践练的方式提升学习实效性。
搭建“检察微课堂”,在“新”字上见实效。充分发挥“两微一端”、青海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优势,积极探索线上民族语言学习新途径,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工作群不定期发布民族语言学习内容,使检察人员在学习政治理论、检察业务同时,同步跟进民族语言学习。
搭建“石榴籽实践课堂”,在“用”字上见真章。立足地域特点,在开展法律宣传、案件办理、矛盾纠纷排查、来信来访接待等工作时注重开展“双语服务”,传递好党的民族政策、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深切体会到“有温暖”的检察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今后的工作中,海晏县检察院将持续深化“三个课堂”作用,加强双语检察人才培养工作,以能动履职架起与人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更好地为稳定社会环境、公正法治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