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要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近日,海南州检察院成功办理一起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将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与为民服务解难题深度融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的“检察温度”和“检察速度”。
海南州检察院受理该起因行政机关与民营企业之间合同纠纷申请行政监督案件后,摒弃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做法,坚持情、理、法相结合,把握行政机关权益和服务民企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全力促成案件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承办案件团队切实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为监督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从检察视角推动行政司法资源充分整合,集中精力推进行政争议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化解。对与行政争议直接相关的纠纷一并审查,促进各方达成和解,通过解决纠纷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及时有效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检察为民的重要举措,行政检察案件是行政争议在司法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多数经过行政复议、诉讼,环节多、周期长,矛盾比较尖锐,纠纷解决难度大,属于“难啃的骨头”。检察机关立足为民解忧纾困,在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与促进依法行政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避免程序空转、无效诉讼,促进案结事了,努力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每一个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的背后,都是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海南州检察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切实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和精准监督理念,立足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办案中透过当事人双方冲突的表象,直抵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对当事人的真实诉求予以协调与回应,实现从源头解决争议。主动与涉案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接触,将引导和解、促进调解、公开听证等方式嵌入诉讼监督,找到问题争议焦点,围绕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释法说理,有效回应当事人诉求。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力促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为了让公平正义在更大范围内可视、可监督,在化解争议过程中合理利用公开听证程序,有效促进矛盾化解,旨在为“官”民搭建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找到症结,消除分歧,形成共识,最终促使案结事了。办案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公开听证和直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社区居民等参与,应听则听,应听尽听,为当事人提供平等对话、沟通交流、辩法析理的平台,让当事人以“面对面、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促成和解,增强了检察机关办案透明度,是推行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次生动实践,切实做到了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开促公正公信,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真正让公开听证成为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争议化解难题是检察机关的法律责任,更是政治责任。检察机关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既要坚守法律的底线、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又要将心比心,运用好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监督智慧。该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生动体现。下一步,海南州检察院将继续立足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聚集难点热点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以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解决为办案的基本目标,释法说理,用情用力疏导行政相对人的对立情绪,有效开展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把党的二十大“严格公正司法”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时代优质行政检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