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干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张劲松
从黄河下游到上游,从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山东到青海,从京杭运河边到青海湖畔,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重托,跨越了近两千公里的山水,体验着两千米的海拔落差,承受着高反带来的身体负荷,开启了我的援青之路。在海北州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忠诚履职、热情好客的海北检察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海北印象。
山海相逢 鲁青情深
这次来到海北州既是工作安排,也是一种缘分。虽然海北州与聊城相隔千里,但这已是我第五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对于我来说,来到青海,来到海北州,有一种老友相约的感觉,没有一点违和感。山东和青海因黄河结缘,两省人民性情相似相通,更有党的政策让两地结为友好,实现“黄河同脉、鲁青情深”。
在海北州的这段时间里,海北州检察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非常温暖细致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仍然对我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崭新的日常用品准备的一应俱全,生活中嘘寒问暖,让我有了到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同事们也像朋友一样,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声声“吃得惯吗”“住得适应吗”,一句句关切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关怀,也让我非常愉快地融入了这个集体中来。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背靠祁连山、怀拥青海湖,辖四个县,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3.41万平方公里,人口29万。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地广人稀,但人员少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职能弱化,反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海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紧紧围绕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一主题主线,认真落实国家战略,能动履职,扎实工作,保护绿水青山,中华水塔、普氏原羚、青海鲤鱼等,打造了属于海北州的检察品牌。
虽然海北州检察机关地处内陆高层,高原缺氧环境恶劣,但是“缺氧不缺精神”,每个人都有一种为了工作而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开检本人也是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工作到深夜,而且由于各种活动比较多,人员不足,每个人都有全院一盘棋的理念,全院工作也在实现不断的争先进位,这种工作的理念和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感怀红色印记 不忘初心使命
到达海北州之前,就听说“中国原子城”就位于青海海北州,这里不仅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
在海北州检察院党组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来到海北后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看着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文献资料,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两弹研制扎根高原、不畏艰辛、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援青新征程 共绘检察蓝
我于6月25日抵达海北州,在克服了高原反应及饮食、语言等不适后,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被安排到州院四部,主要任务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对于我而言,这既是一次学习新领域新知识的机会,也是一次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根据院党组安排,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指导基层检察院的民事检察,努力将我有限的办案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检察干警,一起探讨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我与海北州的同事们进行深入交流,把山东好的经验落实到在海北州的工作中,向同事们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真正做到了互学共进。
千里援青履使命,跨越山海鲁青情。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持续奋斗,努力增长个人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把海北州的先进做法带回家,也希望在青海的这段时间能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