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乐都区检察院主动对标上级院数字检察工作要求,紧扣“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把准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建设涉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刑事执行检察、未成年人检察领域监督模型5个,通过模型分析研判1582条政法、政务数据,发现监督线索130余条,有力推动以“数字革命”小切口撬动法律监督大变局取得扎实成效。
大数据赋能,开启“协同治理”残保金征收新格局
“目前,我们已经追缴2021年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6万元,积极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减免政策,相关企业积极安置168名残疾人就业……”在联席会上,乐都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向办案检察官介绍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追缴情况。
“2022年,我院开展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专项活动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依法缴纳残保金,经调查核实启动诉前程序,督促收回欠缴的残保金,受该专项活动启发,为更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4月初,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数字检察战略,以‘是否足额缴纳残保金’为切入点,建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模型,通过模型与区税务局、工信部局等9部门数据进行关联、筛选,从中发现企业欠缴残保金案件线索。”案件承办检察官高伟梅介绍。
随后,乐都区检察院利用上述模型,对700余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对照“未申报”“未缴纳”等监督点研判分析,筛选发现可能未向残联申报缴纳残保金企业53家,应缴未缴残保金企业39家等问题线索117条,立案3件。为进一步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乐都区检察院邀请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监督员,组织召开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会议,对企业欠缴残保金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治理方案进行探讨和磋商,并形成共识,严格执行《海东市乐都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提高共享数据质量,组织开展辖区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保金缴纳情况清查活动,以残保金征收推动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确保更多残疾人享受到政策的扶持与关怀。
今年4月底,乐都区财政局组织召开工作培训会,就残保金征收政策进行讲解,同时,主管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设立宣传栏、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有效提升用人单位主动安排残疾人就业、主动申报缴纳残保金的意识。区税务局和区残联将探索开展企业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缴纳残保金“一窗统办”模式,解决部分企业向残联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后未在税务部门申报、缴纳残保金的问题。
大数据解决民生小问题,这是乐都区检察院利用数字检察手段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随着该监督模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必将助力办理一批具有典型性、有代表性案件,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造福一方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打破“信息孤岛”,铺平劳动者维权路
2021年以来,乐都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劳动者向行政机关举报拖欠工资线索,行政机关却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但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一律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由于各相关部门数据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部分劳动者维权过程走了弯路。如何让各相关部门数据流动起来,经综合分析研判,决定借用数字检察开展专项监督,搭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关于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工作衔接机制》,加速部门数据归集共享,有效消除部门之间的“数据鸿沟”,解决维护劳动者权益线索发现难问题。通过区劳动监察大队受理民工举报线索数据和区公安局受理劳动监察大队移送案件数、立案数据碰撞,精准锁定投诉未解决案件线索,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案件2件,监督区公安局立案2件。
同时,检察办案人员对于发现案件线索未移送问题,不是简单数据“打包”,向有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将案件一“办”了之,而是联合区公安局、劳动监察大队召开工作会议,综合分析研判,依法督促法定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的落实,积极预防和减少欠薪行为发生。
“乐检童行”点亮数字灯塔,照亮“隐秘的角落”
乐都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现,涉案宾馆存在多个监管漏洞,如接纳未成年人入住后未履行登记手续,发现疑似犯罪线索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情形。以上问题均暴露出家庭宾馆、电竞酒店等住宿行业存在涉未成年人安全隐患和监管盲区,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严重侵害了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为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乐都区检察院“乐检童行”未检工作室突出监督方向与社会热点相融合,强化法律监督模型与重点治理相碰撞,找准涉未公益诉讼与社会治理的契合点,探索构建“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发地为宾馆、电竞酒店等行业监督模型”,以检察业务应用内部办案数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宿行业注册数据、住宿行业入住登记记录及公安机关特种行业登记信息、行政处罚数据进行碰撞,筛选出监督线索。针对发现行业监管漏洞,及时向区公安局、卫健委、教育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涉案住宿行业经营者。
数字检察为乐都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成为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履职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