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下载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业务 > 第九检察部 > 正文

第九检察部

【“擦亮未检品牌 让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更有温度” 青海检察机关未检品牌展播(五)】法治“格桑花”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3-04-07 16:54:10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本站编辑

“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朵,寓意美好时光或幸福,是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寄托着人民群众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近年来,刚察县检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能动履职,结合藏区地域特色和工作实际,突出传承和创新精神,创立“格桑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开辟属于未成年人的“培育教育基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惩教并举 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一是坚持少捕慎诉。对于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综合运用不批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等手段,最大限度避免羁押、监禁给未成年人带来“交叉感染”和“标签效应”。二是落实分级处遇。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坚守法律底线基础上,结合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成长经历、犯罪动机、性质情节等综合研判、因人施策、精准处遇。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涉案未成年人,探索强制亲职教育、训诫等临界预防措施,发出《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开展亲职教育5人次;对于罪行严重、后果情节恶劣的,依法予以惩处。三是探索精准帮教。坚持因人施策,通过心理测评、社会调查对不同类型未成年人制定不同帮教方案,开展精准帮教。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特殊检察制度,常态化开展落实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法定代理人到场、亲职教育等特别程序,聘请15名“观察员”为未检工作的咨询团、智囊团,为考察帮教提供依据。

刚柔并济 温情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

一是严厉打击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坚持细致审查严格监督,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保持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压态势。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等案件,及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从确保案件质量。二是全方位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将经济困难或因遭受犯罪侵害陷入困境等未成年被害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由援助律师提供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申请司法救助等诉讼服务;通过“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心理抚慰+定期回访”的方式,联合妇联、民政、团委等多个单位开展刑事案件被害人慰问活动。对一起性侵案件被害人及时申请司法救助金3万元;对另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联合民政、社区、妇联开展多元救助,为4名无经济收入人员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同时拓宽救助渠道,从民事执行案件中摸排救助线索,对1名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案件提起救助,并发放救助金2万元。

源头防治 完善未成年人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发挥检察职能,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持续抓好“一号检察建议”,在全县五所中小学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并与学校签订检校共建协议,共开展一般预防15次,法治讲座14次,发放法治教育宣传资料1480份,制作法治展板18块,拍摄法治教育宣传片4个,现场法律咨询68次,检察开放日2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等一般预防合计2370人次;积极落实“强制报告制度”,联合卫生、教育等十一个部门,深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网吧等开展调研督导,对辖区内940名涉未成年人工作人员进行入职查询,积极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摸排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诉讼线索4件,立案4件,针对违规向未成年人售酒、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以及旅馆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住宿等问题向行政执法部门发送诉前检察建议3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二是主动融入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协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治理。通过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参加学校安全专项督查等方式推进校园安全建设,重点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农牧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发生性侵案件的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力度,促推学校建立完善预防性侵害、校园欺凌等工作机制,向教育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合理设置性教育课程。三是结合刚察“藏城”特点,打造“格桑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特色品牌宣传效应。“格桑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配备双语干警和业务骨干担任工作室成员,建立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司法救助、预防为一体的工作模式,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室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云端课堂”教育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学校老师、未检观察员参与未检工作,凝聚合力,打造多元帮教辅助平台。联合刚察团委、司法、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月·保护少年的你”、未成年人法治手绘画廊活动;举办“携手落实‘两法’、共护祖国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用法治“格桑花”搭建沟通之桥,守护农牧区未成年人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