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探索检察工作新的“生长点”
为确保数字检察工作纵深推进,始终把检察大数据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平安区检察院组建了数字检察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形成“专组+专班+专项”一体推进的组织架构,认真思考谋划,狠抓部署落实,靠前协调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6月20日,平安区检察院参加海东市检察院举办的全市检察机关首届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在全市25个法律监督模型中,“水土保持检察监督模型”荣获三等奖。6月27日至28日,“水土保持检察监督模型”及“财产刑执行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参加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2个模型均获省检察院优秀奖称号 求真务实,破解检察办案的“痛、难点” 根据上级院部署安排,平安区检察院结合办案实际,已建成模型4个,充分发挥了数字检察“小切口”监督作用。一是以监督促执行规范。着眼财产刑执行中存在的频发问题,通过梳理、核查数据,筛查线索19条,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0份,均已采纳、回复。二是以监督促办案效率。通过建立危险驾驶监督模型,对于公安机关办案期限过长的问题进行规范,发出类案检察建议1份,公安机关已采纳、回复,办案效率明显提升。三是以监督促社会治理。以水土保持补偿费为切入点,搭建水土保持检察监督信息数据库,未批先建异常数据9条,未纳入水务主管部门监管的异常数据13条,向区水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份,针对建设项目信息共享不对称,部分未纳入水土保持监管范围或者建设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向住建局、水务局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份。 认真贯彻落实“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要求,实现各业务部门推广应用“全覆盖”。积极贯彻市院部署要求,应用乐都区院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检察监督模型共立案3件,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份,与平安区财政局、税务局、残联开展案件磋商会,共督促收缴19.82万元。应用省检察院“涉黑恶线索”类案监督模型及乐都区院对行政机关移送案件及公安机关立案监督模型,深入辖区派出所排查故意毁坏财物、开设赌场等涉黑涉恶常见案件90件,发现监督立案线索5件,公安机关主动立案2件,监督立案3件。积极走访平安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掌握案件办理、调查情况,发现线索2件,于8月25、28日向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发出《建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2份,公安机关均已立案侦查。应用西宁市城北区院工程建设领域“护薪+助企”法律监督模型,已调取平安区人社局在建工程数据338条,欠薪投诉案件数据30条,发现支持起诉案件线索30件,发出支持起诉书29份。应用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调取平安区妇联、乡村振兴局相关数据,发现司法救助线索3条,已完成线索上报。 提质增效,夯实检察监督的“发力点” 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认识数字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实际、提高站位、推动数字检察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坚持在“思维”上求突破,转变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业务办案及数字检察有机融合,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消解畏难思想,打造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的平安检察模式。二是坚持在“行动”上下功夫,破解沟通壁垒。强化案件线索排查力度,主动走访行政机关,加强沟通协调,调取证据材料,促进行政部门依法履职。同时,发挥类案监督优势,坚持以点带面,提升办案质效,督促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对其整改进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坚持在“监督”上加力度,精准监督要点。加强分析研判,不断找准建模的监督着力点,充分、深度运用省、市检察院优秀模型,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以数字模型应用辅助监督办案。重视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培训学习的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理念,持续培养更多讲政治、精业务、懂数字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