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通县检察院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按照省、市检察院工作部署,把数字检察战略作为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全力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以“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
一、注重“统”,上下“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
将数字检察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筹划,组织干警赴乐都区院、民和县院等地学习考察数字检察工作,常态化开展“头脑风暴”,学习先进经验、拓宽思维眼界。坚持各业务条线“一盘棋”,院党组牵头揽总,统筹部署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将责任落实到人,对重点模型安排检察信息技术人员专人跟进,有效汇聚数字检察力量。
二、着力“破”,畅通“数据源”夯实基础支撑
积极打破数据“烟囱”,打通信息“孤岛”,夯实数字检察基石。一方面,注重强化沟通,联通外部数据,强化与公安局、法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水务局、城管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残联、妇联等单位的协调,在数据共享、技术支持、模型建设等方面加强配合。另一方面,注重眼睛向内,盘活内部数据,借助全国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定向按需提取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判,盘活自有数据资源。
三、着眼“精”,立足“小切口”构建监督模型
紧紧把握“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检察发展路径,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切口”挖掘数字检察“大潜力”。目前,探索提出监督模型方向5个,已建成模型2个,全部呈现小而精的特点。比如,针对水资源保护中,个别企业无证取水、取水证过期的线索,构建违规取水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打击整治违规取水违法行为,保护水资源不受侵害;针对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的线索,构建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法律监督模型,运用大数据排查脱漏管人员,堵塞监管漏洞。
四、重在“用”,大力“普推广”扩大具体成效
牢固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理念,坚持研发和应用一体推进,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由“盆景”向“风景”转变。积极推广其他院建立的模型在本地应用,充分释放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效能。大通县检察院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法律监督模型被西宁市检察院提级办理后,调取数据2553条,发现脱漏管异常数据123条,相关案件正在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