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检察是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推进诉源治理的重要手段。海晏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扎实开展红色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通过建立法律监督模型,提高类案监督质效,提升保护及时性。
提高数字检察模型监督思想,提升红色资源保护质效。充分认识数字检察的定位目标和实践价值,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部门联席会,推动数字检察工作落地见效。将提高法律治理效能、破解法律监督短板难题、创新法律监督模式作为重点任务,探索数字监督内在规律,通过关联分析,为强化法律监督、深化能动履职提供线索、依据。积极探索由个案向类案、由被动向主动、由办理向治理的转变,立足海晏“一城五业,全域生态”发展格局,梳理筛查2021年以来红色资源保护各类数据,探索构建“红色文物保护类案法律监督模型”,通过运行该模型发现线索35件,磋商6件,发出检察建议7件。
积极应用推广数字检察模型,全力攻坚数字检察方法路径。坚持“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原则,依托与文体旅游广电局建立的《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线索移送机制》等制度,调取文体旅游广电局、自然资源局等行政机关针对红色资源保护开展的工作数据,进行梳理筛选,并与检察机关红色资源保护巡护员巡查数据碰撞,得出监督数据。其中,通过数据筛选发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七分厂厂区内漏水、渗水现象严重,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投入项目经费,有力提升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的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
多措并举追赶数字检察浪潮,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能。为积极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在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海晏县检察院从青海省检察院、海北州检察院推广应用的数字模型中,应用兄弟院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4件。针对推动数字检察工作中存在的获取监督数据渠道不畅、推动数字检察工作思路不明晰、监督模型构建办法不多等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协调线索共享机制落实,破除数据壁垒,同时将发现的批量监督线索,开展类案监督,并聚焦类案背后的制度机制漏洞,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检察监督的认同感。
数字检察的目标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法律监督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法律监督新模式。下一步,海晏县检察院将不断适应数字化时代大势,紧紧围绕县委、上级院各项决策部署,继续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持续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探索,依托数字赋能促进法律监督能力提质增效,为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