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和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中发现,县域内废旧残膜随意弃置于田间地头、田野树梢、河道沟渠,甚至焚烧,致使土壤存在污染风险,影响村容村貌,破坏农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为切实治理废旧薄膜回收不及时、整治不到位等问题,民和县人民检察院能动履职、多措并举,协同多部门开启合力治理工作新篇章,从源头上整治“白色污染”问题。
依托数字检察模型,助力污染防治监督工作。探索建立“废旧残膜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比对2021年至2023年全县农膜覆盖栽培推广计划任务量、发放农膜量、回收残膜量等数据,对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发现监管单位及其他部门对废旧残膜使用、回收和污染治理存在一定监管盲区。
组织公开听证,论证联动治理可行性。根据数字检察模型发现的异常数据,并经实地走访调查,民和县检察院及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对调查取证情况、危害后果、法律依据进行多次论证,进一步充分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及听证员各方意见,并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行政机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农用残膜及其他行业废弃薄膜污染环境隐患,促成多部门联动,合力攻坚为民办实事。
组织召开座谈会,凝聚多方共识。为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各相关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薄膜综合治理工作。5月25日,民和县检察院牵头与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水利局、部分乡镇召开废旧薄膜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民和县废旧残膜综合治理协作配合机制(试行)》进行充分讨论,并初步会签。参会单位代表一致认为,治理废旧薄膜“白色污染”,关系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切身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将采取多种回收措施,协作配合做好废旧薄膜回收、处置工作。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表示,将于近期在各乡镇及种植大户中开展农田残膜回收,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宣传。截止目前,全县有20个乡镇已确定残膜回收经纪人21个,签订目标责任书21份,捡拾农田残膜2250吨存放在固定回收点。
下一步,民和县检察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以数据引擎赋能法律监督,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成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特殊人群权益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以数字检察新成效为民和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