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格尔木市检察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己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模式,创建“四叶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以司法保护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齐抓共管,最大效能发挥“1+5>N”作用,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优秀办案团队”“海西州巾帼文明岗”等,3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优秀未成年人检察法治宣传员”。
零容忍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2020年以来,依法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刑事犯罪20人,起诉33人。二是完善未成年人被害人关爱救助保护体系,联合控申部门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累计发放救助金6万元。三是联合格尔木市人民医院设立“一站式保护中心”,开启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医疗”合作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二次伤害”。
宽严相济挽救迷途少年
一是审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020年以来,依法批准逮捕涉罪未成年人30人,不批准逮捕13人,审查起诉100人,提起公诉60人,不起诉(含附条件不起诉)16人。二是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全面落实未成年人特殊制度。开展社会调查82次,亲情会见30件(次)、家庭教育49次,帮助教育27次、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帮助61人(次),犯罪记录封存19人。三是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阵地,结合“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专项行动举办法治宣讲、检察开放日系等系列活动,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活动,让被害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敞开心扉,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标。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民政、团委等单位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言献策,共商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大计。四是主动作为,弥补家庭保护缺失。向失职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7份,持续跟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家庭教育注入法治能量。组织干警向困境儿童爱心捐款,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掉队。
一体履职,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一是以监督监管执法问题,督促提升帮教质效,最大限度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深入监管场所对在押未成年人开展谈心谈话、心理辅导6人次,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1份。二是强化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依托刑事案件办理,综合审查,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实现涉未成年人权益民事纠纷支持起诉“零突破”。积极排查案件线索,探索未成年人行政检察工作,丰富行政检察监督方法。三是以公益诉讼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针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问题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推动完善相关领域涉未成年人社会治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能动履职,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
一是持续推进“一号检察建议”落地生根。联合公安、教育九部门制定《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教职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制度》,构筑青年健康成长“防火墙”。依托刑事案件中发现的线索,向卫生健康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助力打通强制报告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并以此为契机推出“强制报告”小程序,未成年人的“110”在格尔木市率先上线。二是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深度合作,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联合职能部门成立专项监督检查小组,对辖区重点场所进行专项监督联合检查。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经营者限期整改,签署《规范经营承诺书》,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三是持续推进开展法治进校园。以“法治宣传周”“法治大讲堂”“青春与法同行”为主题组织系列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2场次,发放防性侵、防欺凌等宣传资料1000余册,制作宣传展板20余块,受教青少年10000余人。选派经验丰富的“双语”检察官,进行法律知识宣讲。联合市法院举办涉未成年被害人的网络诈骗案件庭审观摩活动,邀请50余名学生旁听观摩,庭后当即开展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四是创新宣传模式,扩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知晓度。联合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四期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系列报道,全方位讲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扩大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宣传力度。拍摄以未成年人为主题的电影《马赛克》,荣获平安青海建设“铸魂扬威,踔厉奋发”优秀作品二等奖,新媒体播放量300万次,用微电影讲好检察故事,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声音。
新时代新征程上,格尔木市人民检察院“四叶草”未检工作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携手各方把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做得更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